阅读历史 |

第 59 章(2 / 3)

加入书签

不缺海上贸易带来的那些东西。

可是胤祈心里赞同开海,但是他嘴上说不明白。

且这些道理难道赞同的大臣不懂吗?

他们也是如此想的,但是反对者能够引经据典,圣人说的话怎么不是真理呢?

胤祈想着,九哥这么一个有抱负的青年,可不能被皇阿玛给打击的太痛苦啊!

胤祈心里的小狗尖叫声跑出来,九哥就让我救你于水火之中吧!

“皇阿玛,我那份折子是我的想法,陈随风写出来的。”

胤祈鼓起勇气,“皇阿玛,我的主意是整顿旗务。”

康熙揉揉眉头,今天这两个儿L子都挺叫人头疼。

胤禟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,不过是跟着老八赞同

() 李光地。

至于想要参与海贸(),也不代表他同意开海⒆(),肤浅一点的想法,他只是想要赚点银子。

至于赚到的银子要干什么也是不言而喻,康熙自然厌烦的厉害。

而小儿L子倒是老实,还没有上朝呢已经找准了自己发展的方向。

不过折子也太扯了些,谁都知道八旗制度是有问题,但是整顿太难。

八旗的存在就如同前朝宗室,与日俱增的军费支出和逐渐减弱的战斗力。

八旗每年的支出十分惊人,不仅包含旗兵能拿到的银子还有各种八旗人家的费用。

本朝没有军户制度,因为整个八旗都是军户!

一家出生一个男孩,只要没有残疾,天然就是一个兵丁,吃喝拉撒、生老病死都有人管,不幸战死沙场的,抚恤金也是十分高的。

如此情况下,谁都知道八旗支出太高有问题,可是根本没法改。

总不能叫康熙对着八旗的人,说现在八旗是有问题的,朕要改革,所以你们当兵的死了之后家里不要拿那么多抚恤金。

这话能说吗?说了康熙不如去景山吊死好了。

胤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他提出的二点建议都是循序渐进的。

胤祈走过去站在皇阿玛身边,他示意皇阿玛看看折子,“皇阿玛你不妨看看折子。”

康熙看他还是坚持,只好无奈的翻开折子,他瞧了一眼,嗯?有点意思。

他细细一看,抬眼看向胤祈,“还算有些进步,想法是新颖的。”

胤祈提出的第一点就是旗人和普通民人的通婚,促进通婚,逐渐模糊旗人和民人之间的差别。

康熙觉得很有趣,不过没有用,八旗的领银子一天就不会和民人合在一起,本质上就不同。

如果八旗的臃肿问题解决了,那么才有可能推出这样的法子。

第二点是康熙觉得胤祈有些长进的地方。

旗人常常领的一种叫红银的银子,胤祈建议改个名字就叫兵银或者是什么的。

总之是要区分开来,绝对不要当作八旗的一种红利,而是当作旗兵的补贴。

渐渐从观念上让大家认为这种银子是发给兵丁的,而不是旗人。

第二点是最重要的一点,旗人家中没有当兵的人,就不得领取这种补贴性质的银子,不再发放除婚丧嫁娶以外的补贴。

胤祈眼睛亮亮,这是他自己研究过的东西,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。

“八旗里面其实有不少家中已经没有人当兵了,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让他们不能领银子,能节省一笔开支的同时,还能让旗兵认真些训练。”

“家中没有去当兵的那些人人家多半也是生活无忧,才不让自家人去受苦,如此的一家也不缺这点银子的补贴。”

康熙凝眉细思,他从前想到整顿旗务也有想过裁撤众多的银子。

但是因为他一直将八旗看成一个整体,想出来的方法总是不能实行,一个不小心

() 就会引起八旗叛乱的程度。

如今叫小十五一提,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有些一叶障目,八旗不是一个整体,八旗是一户户的人家和一个个的人。

康熙叹口气,他拍拍胤祈的肩膀,笑着赞赏道:“干的好!从前是皇阿玛小看你了。()”

胤祈笑着露出两颗小虎牙,高兴的双手叠在皇阿玛的肩上,他趴在皇阿玛肩头害羞起来,哎呦~我也没有那么厉害啦,嘿嘿。?()”

康熙思考片刻道:“你再琢磨琢磨第二点,弄出一份章程来给朕,若是可行,朕就记你一功。”

胤祈点点头,然后被康熙催着离开了。

待胤祈走后,康熙看向胤禟。

胤禟苦笑一声,他低头道:“皇阿玛,儿L臣懂得,此事绝不会外泄。”

小十五胆子也太大些了,要是叫人知道整顿旗务是他提的主意,恐怕不少人恨得要刺杀他呢。

拿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啊!

胤禟的‘懂事’让康熙赞许的点头,但是很显然不会改变他对胤禟的看法。

胤禟顶着无神的眼睛出了门,刚过宫门口,“啊!!”

胤祈长大嘴巴从一旁跳出来大喊,他力图吓到九哥。

“九哥你怎么不害怕啊?”

胤禟心情不好,也不想继续逗弟弟玩了,他觑了一眼,“我怕什么?”

“没意思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